![]() |
我很喜歡 OCF 在張榮發基金會場地辦活動時拍的這張照片。 |
(總之,這是一篇紙短情長所以拖了半年多的實習心得。)
2022 年的春天,我在開放文化基金會(以下稱 OCF)實習了三個月。從沒料想過這次的實習經驗,會形塑我的議題關注及研究所申請路、為我指引一座兼容人文與科技的冒險王國。
回過頭來能談的收穫實在多,在這篇文僅分享自己的實習動機、實習內容以及後續行動。(disclaimer:我只以實習打雜身份路過 OCF 三個月,體驗還淺、經驗很個人,無法代表任何社群。)
。。。
實習動機:簡單來說就是源力覺醒。
外文系怎會亂入推廣開源科技的基金會?來到 OCF 、認識 g0v 之後就知道開放開源不排除任何人,但在這份實習之前,我曾對文組生在科技圈的位置感到迷惘尷尬。
科技是我每天在用、每天關心,卻不知運作原理的黑魔法。肖想能從麻瓜畢業,我從行銷與翻譯切入、在科技圈周遭徘徊。進入 OCF 實習時,我一腳在外文系延畢、一腳在台灣微軟的雲端部門 Azure 做行銷實習。由於我的微軟主管負責混合雲的開源應用(DevOps、SRE、.NET),在職期間我也參與了許多開源主題的 B2B 行銷及研討活動。
不停在公司技術文件、行銷簡報裡讀到「協作、敏捷、彈性」的我,對開源的力量感到不可思議:既然連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都在倡導開源的能量,除了改良企業內部維運,開源在公領域肯定有更多我所不知的應用。
我從 Azure 的活動上輾轉得知了 OCF 的存在,並在農曆年前發現了實習招募的消息。當時在微軟過了半年的我,覺得只從廣告行銷視角研究有興趣的議題,可能會營養不良。想要暫且抽離營利目標、觀察開源應用的我,決定申請基金會的短期實習,看看非決策、非開發者的我能在科技圈裡做什麼。
年前我就順利與主管 ROCK 哥、執行長 Singing 聯繫面試,表示在三個月的實習期間,想以議題認識為目標,嘗試內容行銷與專案執行。回頭看我真心謝謝自己做了這次嘗試,因為我不僅學會 HTML (應該),還一腳掉進了開放/開源兔子洞並且真的回不去ㄌ。
。。。
實習內容:辦趴、發錢、傳教(?)
年後去基金會報到的我心中緊張非常,結果上班第一天就被帶去吃石頭火鍋。席間才知道基金會的成員從文學、人類、社會、法律、理工無所不包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及興趣,科技只是議題的其中一種介質。實際工作後,除了從網路自由小聚、內部 Slack 頻道補足基本知識,與不同成員合作的三種專案,也使我發現 OCF 是個生機勃勃的組織。
行銷與設計 — OCF 春季派對
降肉後的第一個專案是籌備 OCF 春季派對。這場疫後久違的實體活動是 OCF 的年度成果報告(詳見我的現場報導),我參與了會前籌備與行銷、會場設計,協助製作主視覺、佈置物及會議簡報。能從美術設計認識 OCF 理念是相當幸運的機會,我在溝通行銷圖素、協力真人開源 RPG 之際,逐步解鎖了 OCF 過去一年的執行成果,也認識了背後貢獻心力的團隊。
視覺不是重點,但因為在乎所以做的很起勁! |
有賴清楚明確的需求溝通及反饋,我在很短時間內上手任務內容,途中還和同事們合作產出一篇小有成效的「世界備份日」行銷文。開源開放圈有種輕鬆卻不隨便的 vibe,除了努力工作也要用力玩。
啊~還用公帑印了很大的印刷物,好開心。 |
行銷與行政 —國際會議獎助計畫
第二個專案是協助「國際會議獎助計畫」的上線,謝謝專案管理ㄕ姊的無私分享,我在這次任務中,觀摩了專案從規劃到落地的行政、行銷眉角,更被提醒了工作/生活的平衡。
除了搜集 TA 名單,準備不同溝通切角的社群文及廣告信,我也藉著更新基金會官網之機,粗淺學會了 GitHub 操作方法,在 Sublime Text 上生出計畫書的 HTML 檔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 HTML 有多難寫,而是工作過程中主管ㄕ姊的提醒。
- OCF Lab
- 自由軟體鑄造場
- Moz://a Foundation
- 我的 Maker 偶像: Super Awesome Sylvia 和 無駄つくり
- 謝謝—— Open Culture Foundation!一生推し
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(姓名標示) 4.0 |
開放文化基金會 2022 年實習夥伴 許瞳 / 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