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攻擊距離身處台灣的我們並不遙遠,臉書粉專「黑熊學院」在今年八月時裴洛西訪台時,記錄了車站電子看板遭入侵的事件,當國內外發生網路攻擊,民眾的基本人權將受侵害。而近年來,無論在戰爭或革命中,極權者除了對人們的居住地侵門踏戶,更時常破壞網路世界的資訊流,透過監控、假消息、斷網等手段,阻斷反抗者之間的連結。根據 Access Now 的年度報告,光在 2021 年全球就發生了 182 起斷網事件,衣索比亞地區的斷網情況更已持續了十八個月。
不久前「自稱解放青鳥」的 Twitter 執行長馬斯克,自今年初透過星鏈(Starlink)衛星網路設備,提供了烏克蘭抵擋俄羅斯對基礎網路的破壞。九月底伊斯蘭革命爆發後,馬斯克再度推文表示要「啟動星鏈」對抗伊朗政府在示威地的大規模斷網行動。然而,學界媒體紛紛指出,儘管能提供高速網路,星鏈設備的分配極不透明。更有衛星技術研究在報導中表示,當情境轉移至中東地區,馬斯克無法快速將大量設備送入伊朗,星鏈網路恐怕難以成效。
2011 埃及革命時,當權總統用幾通電話就讓全國網路癱瘓,然而網路不該被掌握在極權政府或寡頭企業手中。一位記者 Julien Dibell 在科學人雜誌表示,「網際網路的初衷是建立去中心化的系統:每個網路節點都相互連結。這樣的設計能夠抵抗內部監控及外部攻擊。」每天使用網路的一般民眾,其實也有自力重建網路的簡要方法。本文將介紹四種保護網路自由的開源選項,以及在緊急時刻可以快速恢復網路連線的「網狀網路」(Mesh Network):
四種開源解法「打擊監控、保護資料、提升透明度、防網路攻擊」
公民團體 Design 4 Democracy 在官網資源列表,彙整出一系列鞏固資安及網路自由的自由開源工具。其中除了 OCF 的合作夥伴、網路自由章魚 OONI,更從「打擊監控、提升透明度、保護資料、守護網路自由」四面向提供解方。
如果你是身處現場的公民記者及運動者,去中心的通訊軟體 Briar Project 會是對抗言論壓迫的好選擇。使用藍芽及 Tor 瀏覽器連線傳輸、端到端加密訊息,即便在網路封鎖的情況下,也能確保訊息傳送暢通安全。近期開發團隊 Magma Collective 更新增了加密備份、遠端刪除資料兩項功能,加強個資管理。
因為看不懂、所以用不到,是讓少數群體的網路環境更加脆弱的主因。如果你是推動資安議題、卻苦惱技術文件翻譯的公民組織,可以到致力彌平資訊落差的 Localization Lab 尋找合作夥伴,快速執行軟體、技術文件的本地化與開發,讓世界各地的組織不分語言,都能取得資安防禦的工具及知識。
另外,數位人權倡議先鋒 EFF 基金會的專案 Certbot,讓網路使用者能以加密安全的 HTTPS 協定傳輸資料,避免未加密的檔案在運送過程中遭受中間攻擊。雖然 HTTPS 已逐漸成為網路資料傳輸的主流,EFF 希望透過此工具將安全性提升至百分百。
如果你只是愛滑手機、不想被祖,那麼開源瀏覽器 Censorship.no! (CENO)能夠讓你和低頭族夥伴一同守護網路自由。透過 P2P 連結技術,使用者可以不受斷網、境內審查的影響,跨區共享網路資訊,且安裝此瀏覽器的同時,就能加入成為 CENO 網路節點,共建「網狀網路」(Mesh Network)。
共織一張難斷的網:「網狀網路」(Mesh Network)
「網路的形狀」聽來玄妙,簡單解釋就像蜘蛛結網,節點越多,可以動的越快越靈敏,即便遭受攻擊也不易全面癱瘓。
草根性十足的網狀網路並不是新概念。奧地利社群 FunkFeuer ,自 2003 年起陸續在維也納的天際架起 500 多台網路連線裝置,讓任何人都能加入,織出一張開源、免費、撕不破的網狀網路。社群成員 Aaron Kaplan 解釋,網狀網路之所以難易攻破,是因就算部分連線裝置被中斷,其他網路節點也能繼續推送訊息。
他們的開源實驗,間接在 2011 年啟發了美國政府的 “Internet in a Suitcase” 計畫,透過一卡皮箱裡的筆電、天線和軟體,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接收衛星通訊、連線上網。當時,這項掌握五百萬鎂預算的專案,遭受許多安全與可行性的質疑:舉例而言,暴露在外的天線可能使裝置位置成為攻擊目標,而即便能在手機下載安裝檔、作為節點,裝置資訊一旦外洩,反而威脅了參與者的人身安全。
距離 “Internet in a Suitcase” 計畫十年,網路自由困境仍在各處發生,但有了最新的加密技術及協定,更鞏固使用者資安、同時強化網路韌性的解方也在成形。可以無礙使用時,我們時常忘記網路自由的可貴,但在危急時刻,簡單的方法卻能守護數位世界的基本運作。或許我們可以從互助互惠的角度切入,除了保護自身的網路安全,練習透過網狀結構建立公民防禦觀念。
關心也重視網路自由的你,除了善用以上的工具包,更歡迎持續關注 OCF 對網路自由的推廣。除了閱讀每個月的分享文章,也歡迎來加入網路自由小聚!讓我們一起在環境相對自由透明的台灣,建立日常的網路自由防禦意識、不分國界一同關心數位世界的人權。